香港文滙報綜合報道:國士無雙,山河同殤。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這位自稱「90後」的科學家,在鮐背之年依舊奔波在田間地頭,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安全發揮着重要作用。

下午1點多起,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湘雅醫院前坪和沿途道路,白色、黃色的小雛菊很快擺滿了醫院的前坪,穿着工作服的外賣小哥留下一束花又匆匆離開了,有人特意擺上了還帶着泥土芬芳的水稻,緬懷這位大地的兒子。4點多,載有袁隆平院士遺體的車輛駛出醫院。

長沙民眾自發灑淚相送

下午4點50整,靈車來到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現場已擠滿前來悼念的群眾。人們舉着「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的黑色橫幅,靜靜在雨中等待,靈車緩緩駛過,人們鞠躬默哀,在靜默中和袁老告別。而在袁隆平居住的家門外,市民自發送上鮮花,鞠躬哀悼。下午4時許,天下着濛濛細雨,載着袁隆平院士遺體的靈車緩緩駛出湘雅醫院,等候多時的民眾有序地站在兩側,自發地反覆高喊着:「袁爺爺,一路走好!」

靈車緩緩前行,民眾依依不捨,有人失聲痛哭。「真的希望這次也是假消息。」長沙市民鍾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當天上午有媒體推送袁老去世的消息後又撤回,大家都盼望着袁老能盡早康復,沒有想到卻還是等來了最後的告別。

4時50分許,靈車帶着袁隆平回到了他工作數十載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育種基地,緩緩繞行一周,與他最熱愛的事業做最後的「告別」。

超級水稻產量領先世界

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覽館裏,陳列着一座「禾下乘涼夢」的雕塑。這是袁隆平一生的夢想,這一夢想隨着不斷高產的超級稻已成現實。

1930年,袁隆平出生於北京。新中國成立以前,祖國大地遍布着荒蕪的農田和飢苦的人民,袁隆平自幼立志學農。他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至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農校任教。1961年,袁隆平在稻田裏突然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稻子,自此開啟了通過人工方法利用雜種優勢培養雜交水稻的研究之路。改革開放以後,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成果不斷顯現。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起,袁隆平帶領團隊開始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大面積示範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標。近年來,又突破每公頃16噸、17噸的目標。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僅4.61噸,而中國雜交水稻平均產量每公頃達7.5噸,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莘莘學子:袁爺爺是榜樣

在湖南農業大學,袁隆平曾經參加了湖南農業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並致辭,為莘莘學子留下八字箴言: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祝同學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袁老的一輩子都在為消除飢餓而奮鬥着,奔跑着,現在我們不僅能吃得飽,而且還能吃得好了,袁老卻走了。袁老一生都在追夢、逐夢、圓夢,我能夠多年來不斷「追星」,走近袁老,跟隨他的腳步去探索水稻高產,去為「三農」做一點事情是我的幸運。我也將按他的要求做個躬行實踐厚積薄發的新時代青年,用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去接着實現服務三農的夢想。

陝西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種子生產專業學生馬小磊說,袁老是自己的專業榜樣。為自己的專業方向自豪,「無論是靠一個小麥品種挽救了大半個新中國的我國第一代育種人趙洪璋,還是讓很多人吃上飯的袁隆平爺爺,或是後來的李振聲等小麥專家。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民族的魂魄。」 馬小磊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作為農學子,強農興農就是使命,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更是責無旁貸。「袁爺爺,您走好!現在讓我們來繼續守護!」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袁隆平,男,漢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

1930年9月7日 ,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 。

1949年8月至1953年7月,在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後院系調整併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就讀。

1953年8月—1971年1月,任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員。

1971年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成立雜交稻研究協作組,袁隆平調省農業科學院雜交稻研究協作組工作。

1973年,發表了《利用「野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已經配套,產量在原來基礎上增產一倍有餘。

1977年,發表了《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與《雜交水稻制種與高產的關鍵技術》兩篇重要論文。

1986年,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簡但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經過9年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

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4年後,第一期每畝700公斤目標實現。隨後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連跳」。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共和國勳章」。

2020年11月,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湖南衡南縣啟動。測產結果顯示,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當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衝擊雙季稻畝產紀錄成功。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