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時報》Ricardo Saludo       費中平譯

在台灣,美國和加拿大軍艦持續在臺灣海峽航行,分隔島嶼和大陸,100多架來自中國大陸的飛機在幾天內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臺灣國慶日慶祝活動的前一天宣佈,與台灣的統一“必須實現”,幾個星期後,他警告說,來自北京的威脅“每天”都在增加,隨後美國和歐盟發表聲明,支持這個民主的領土。

更令中國反感的是,美國最近呼籲聯合國成員國允許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論壇和活動,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論壇和活動。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反對台灣在聯合國扮演任何角色,也反對外國與台北政府之間的任何官方承認和互動,因爲這兩者都可能意味着台灣曾經或將成爲一個獨立的國家。與台灣的關係由非官方的私人機構處理,比如我們在北的馬尼拉經濟文化辦公室和馬尼拉的對應辦公室。

對於那些太年輕而不知道中國大陸和台灣如何以這種方式結束的人來說,他們的分離是1949年共產黨推翻了自1911年以來統治中國的國民黨政權的結果。國民黨逃到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爲臺灣是一個叛離的省份。

北京威脅說,如果台灣宣佈或走向獨立,北京將用武力奪取台灣,而華盛頓則承諾保護台灣不受攻擊——正如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Joseph Biden)最近重申的那樣——甚至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和訓練軍隊。

但想象一下,如果被驅逐出棉蘭老島的分裂分子接管了蘇祿和塔維塔維,情況會如何。菲律賓自然會反對給予這個分裂主義政權任何聯合國或官方外交地位,即使它是民主選舉產生的。我們也不會友好地看待給予它軍事保護、武器和訓練的外國勢力。更令人反感的是在棉蘭老島和蘇祿島之間航行的外國軍艦。

不管正確與否,中國認爲台灣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行動是相似的。現在,事情可能變得更有爭議。

“在意識形態衝突的前線”

最近,西方國家領導人和台灣領導人乃至媒體都把台灣描繪成全球民主與獨裁鬥爭的前線。10月5日,在頗具影響力的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上,臺灣領導人蔡英文發表了一篇文章,闡述了這一點。

在題目為《台灣與爲民主而戰:變化中的國際秩序中的善的力量》(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taiwan/2021-10-05/taiwan-and-fight-democracy)中,蔡英文宣稱:

“台灣拒絕放棄,其持久的民主和承諾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即使它被排除在國際機構使得困難)正在推動世界其他國家重新評估它的價值作爲一個自由民主的前線新意識形態的衝突。

“隨着各國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構成的威脅,他們應該理解與台灣合作的價值。他們應該記住,如果台灣垮臺,對地區和平和民主聯盟體系將是災難性的。它將表明,在今天的全球價值觀競爭中,威權主義比民主佔優勢。”

在最近的一次側的討論在上個月的20國集團(G20)或20國集團(G20)主要經濟體論壇,台灣“外交部長”吳剑燮還在英國一家主流報紙上說的“2000萬人認爲自己是在民主和專制之間的戰爭前線,”。

那麼,所有這些言論的交流,特別是台灣在民主專制鬥爭的前線受到威脅的觀點,如何會導致槍聲?

12月9日至10日,白宮將主辦民主國家首腦會議,召集民主國家領導人。台灣很可能會受到邀請,也很可能會出席,即使中國最大的拒絕之一是台灣最高領導人以官方身份前往華府。

美國高級官員和其他美國領導人希望給予來訪的台灣領導人崇高的榮譽和其他巨大的敬意,這不是不可想像的。如果不支持台灣尋求更高的國際地位,此次峰會很可能為台灣提供保護。

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和2019年冠狀病毒病的持續蔓延,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群眾不滿,如果台灣看起來要遠離統一,習近平主席及其政府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更糟糕的是,外國防務承諾可能會讓民族主義者和安全機构覺得是為了分割中國的一部分領土,這就像過去兩個世紀歐洲和日本殖民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佔領了當時中國封建帝國的寶貴部分一樣。

什麼時候可以開戰

儘管如此,專家認爲中國領導層和人民解放軍不會發動全面入侵。但就連美國分析人士也認爲,解放軍可能採取有限的軍事行動,是對台灣和西方的一種警告。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最近的一份軍事演習報告總結稱,如果中國向台灣控制的靠近大陸的兩個島嶼開火或奪取它們,美國的選擇有限(https://edition.cnn.com/2021/10/26/politics/us-taiwan-war-game/index.html;CNA報告: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the-poison-frog-strategy)。

中國會這麼做嗎?最近,由於物價上漲和供應問題,北京呼籲國家儲備食品和其他基本必需品。

中國的劍拔弩張,甚至流血,對美國和台灣而言,很可能說服許多國家站在他們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