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評論員 彭念)美國總統拜登前腳剛走,國務院二號人物、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就馬不停蹄地出訪韓國、菲律賓、越南和老撾等亞洲國家。美國高官的這一波“亞洲秀”著實緊凑,也確實體現出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高度重視。不過,儘管美國高官出訪亞洲頻率加快,也曾高調做出一些承諾,但實際效果卻頗受質疑。換言之,美高官的“亞洲秀”華而不實。 

  此次舍曼亞洲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有二:一是落實拜登亞洲行的會談成果;二是拓展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朋友圈”。實際上,拜登上月才到訪韓國,並且雙方已就強化美韓同盟達成共識。而舍曼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趕赴韓國,很大程度上就是趁熱打鐵,將強化美韓同盟的承諾落到實處。這對於美國鞏固和提升在東北亞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據韓聯社本月3日報導,舍曼將在6日至8日訪韓。韓美日三國將於8日在首爾進行副外長級會談,圍繞合作應對朝核問題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進行戰略協調。這反映出美國致力於彌合韓日分歧、打造緊密美日韓同盟的努力。事實上,無論是在應對朝核問題,還是在推進“印太經濟框架”上,美國都需要日韓“鐵杆”盟友的通力合作。日韓分歧擴大顯然有悖美國在該地區的布局。 

  與以往不同地是,美國現在將美日韓三方合作上升至戰略協調層面。這是美國整合盟友力量、集中力量圍堵中國的重大政策調整。儘管如此,由於主要戰略目標的錯位,三國要實現戰略層面的政策協調仍任重道遠。對於美日而言,對抗中國是主要戰略目標,但韓國的主要關注點則是朝核問題。而朝核問題的“解套”卻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因此,如果韓國與美日沆瀣一氣對抗中國,則韓國的主要戰略目標不僅會被弱化,還會惹惱朝鮮,損害自身安全利益。 

  舍曼的東南亞之行不僅是落實上月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一系列政策倡議的最新舉動,更是彌補拜登亞洲行未觸及東南亞的重大舉措。實際上,自拜登上台後美國就一直叫嚷著要拉近美國-東盟關係,並將東盟史無前例地置於“印太戰略”的重要地位。美國“重返”東南亞的高調姿態使得外界將東南亞視為美中戰略競爭的“核心區”。舍曼的東南亞之行便是這種戰略競爭的最新體現。 

東南亞的形勢變化也讓美國看到改變的希望。菲律賓剛完成總統大選,“反美”總統杜特爾特終於下台。儘管新當選的總統小馬科斯並不被認為是親美派,但也難以重回杜特爾特時代的高調反美立場。因此,菲律賓總統易主確實是美國改善美菲關係的重大契機。舍曼菲律賓之行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摸清小馬科斯的真實對美態度。至於美菲關係實質性改善,則還需要美國付出更多努力。 

  近年來美國與越南的關係越走越近,幾乎所有美國高官的亞洲之行都會把越南列為出訪地之一。舍曼的越南之行就是美越關係愈發緊密的真實寫照。考慮到美越的歷史糾葛,舍曼此行仍致力於掃清美越關係進一步深化的各種歷史障礙,尤其是戰爭遺留問題。此外,在越南已經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大背景下,扶持越南挑戰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中的地位也是舍曼的主要目標。但這需要美國真金白銀的巨大資源投入以及長期可持續的扶持政策,而美國似乎對此仍力不從心。 

  老撾允許舍曼到訪確實讓人頗感意外。一方面,老撾長期以來被認為與中國關係密切,與美國聯繫很少;另一方面,老撾在美國的東南亞戰略中幾乎沒有一席之地,且美國長期以人權等各種理由打壓老撾。但在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的新形勢下,美國正在通過“撬墻角”的方式來對中國“釜底抽薪”。老撾就是美國致力於撬動的“墻角”之一。只是,美國是否會真心實意地“接納”老撾仍存在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