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中評論網馬尼拉訊》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2月1日報道稱,德國經濟部內部文件顯示,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希望減少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有媒體12月1日援引德國經濟部對華戰略文件報道稱,經濟部計劃逐步減少對中德經濟合作項目的政策性支持,有大量中國業務的德國企業需承擔定期提交報告的義務。

據報道,德國經濟部建議,在亞太、拉美和非洲開拓有前景的替代市場,並重新起草對外經濟促進方案。此外,德國方面對中國公司的投資計劃需將接受更為嚴格的審查。

這份文件尚未正式出爐就遭到了德國經濟界的強烈批評。德國《明鏡》週刊報道,德國工商聯合會外貿事務主管福爾克·特賴爾對經濟部的這份文件表示不解。他說,鑒於中國對德國經濟的重要地位,在對華問題上出現「多軌交流」,讓經濟界感到十分惱怒。他說:「有關在華德企,包括中小型企業,都必須擴大書面彙報範圍的傳聞,對商務關係的穩定和規劃的安全而言,都是毒藥。」

此外,台灣中時新聞網12月2日報道稱,德國經濟專家賴因哈德·霍本表示,不應該輕易給對華關係定性。他說:「中國是競爭對手的說法,改變不了我們在貿易政策方面緊密相連的事實。」他還說,考慮到產業鏈的問題,想要一夜之間改變對華戰略是不可能的。

由於德國經濟部的這一「內部中國政策指南」引發極大爭議,德經濟部長哈貝克也被各界批評為「過於片面」和「脫離現實」,以及這是「意識形態驅動的、無能的中國政策」。

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埃伯哈德·桑德施奈德表示:「該文件的撰寫人顯然並不瞭解中國。」他說,要求有在華業務的德企定期彙報是「脫離現實」的,文件造成了德國經濟部與經濟界的對立。

報道稱,德國外交部此前已經提出了一項中國戰略,其中對中國提出了類似的批評。目前,外交部和經濟部的文件都尚未經過聯邦政府內部協調。外媒認為,可以想象總理府對此會持反對意見。

曾擔任知名智庫負責人的桑德施奈德表示,這是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在對華強硬問題上較勁,「這根本是意識形態驅動的、無能的中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