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珍珠与刺激》 網  Michael Keating

統計數據清楚地表明,中國是世界頭號經濟體。不幸的是,美國和許多評論人士不願承認這一現實,但該地區未來的穩定取決於人們是否接受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極世界。

在過去的一百年裏,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支撐了美國的軍事實力和對世界領導地位的要求。但是,如果美國不再是頭號經濟大國,這些領導地位的主張和美國“例外”的概念還能存在嗎?

不到十年前,專家們普遍認爲,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導致美國失去世界第一的地位。例如,澳大利亞財政部在2017年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42.4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爲24萬億美元——或者略高於中國的一半。

六年後的今天,幾乎所有的作家,包括那些爲《珍珠與憤怒》網撰稿的人,仍然認爲中國還沒有趕上來。他們經常將中國描述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此外,自新冠疫情以來,各種“專家”開始質疑中國經濟是否會超過美國,即使超過,他們也認爲不會超過太多。

因此,《經濟學人》雜誌在5月13日的那期雜誌上贊同了兩位美國學者在他們去年出版的書《中國達到頂峯》中的觀點,即中國已經達到頂峯。

《經濟學人》引用了多位分析師的話,他們都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預測。由於假設未來生產率增長較低,他們現在預測,到2050年,中國經濟要麼不會比美國大多少,要麼甚至不如美國大,這取決於假設生產率增長率的微小變化。

但坦率地說,如下所示,這些結論代表了對統計證據的無視和一廂情願的想法。

與美國相比,中國今天的經濟規模有多大?

儘管中國經常被描述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統計證據表明,這是不正確的。如果衡量得當,中國經濟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

問題在於,大多數對經濟福利和經濟能力的國際比較,都是基於各國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估計,這些國內生產總值(GDP)經共同貨幣(通常是美元)調整後,使用的是當前匯率。但是,匯率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並且與各國之間價格水平的差異並不密切相關。

相反,正如所有統計學家所知,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的國際比較應該基於購買力平價(PPP)。這些購買力平價是價格相關指數,顯示了相同商品或服務在不同國家以本國貨幣計算的價格之比。

用於比較不同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總購買力平價是不同商品和服務生產的所有個人購買力平價的加權平均值。因此,總購買力平價代表了貨幣兌換率,通過消除國家之間價格水平的差異,使不同貨幣的購買力完全相等。

例如,在美國價值100美元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在中國只需要60美元左右。這意味着經過匯率調整後,中國的商品和服務比美國的同類商品和服務便宜得多。這也意味着美元被嚴重高估了,美元的使用誇大了美國生產的價值,從而誇大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規模。

因此,如下表1所示,如果我們使用匯率,在2021年,即可獲得數據的最近一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爲21,060.5萬億美元,遠遠大於中國的17,734.1萬億美元。然而,如果我們在2020年(可獲得數據的最新年份)使用購買力平價,那麼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20893.7萬億美元,遠遠低於當年中國的24255.8萬億美元。

中美近六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對照表

此外,可以看到,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6年就超過了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自那以來,按恆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的平均年增長率爲5.5%,而美國的增長率僅爲1.4%。

未來中國相對於美國的經濟增長

另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大幅放緩,以至於不會明顯快於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與大多數成熟經濟體一樣,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已從開放和起飛時每年10%左右的高速放緩。但即使我們參考過去幾年的證據,中國5.5%的年平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仍是美國增速的近4倍。

此外,中國創新能力正在下降的說法,也是“心想事成”的另一個例子。就連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也發現,在對未來最重要的44項新技術中,有37項是中國的領先國家。

現實情況是,美國的生產率增長率也有所下降。事實上,美國的經濟戰略存在根本性缺陷,其結構性預算赤字約佔GDP的7%,這給美國的利率和匯率帶來了上行壓力。

美國喜歡把失去市場的責任歸咎於中國,但美國高估的匯率纔是其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赤字(相當於2022年GDP的3.8%)、而中國經常賬戶盈餘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的主要原因。

這種被高估的美元匯率正在降低美國工業的競爭力,從而降低其未來的增長前景。像特朗普那樣特別指責中國是沒有用的,但拜登也沒有改變路線。

結論

澳大利亞的規劃需要認識到,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而且它的相對實力可能會進一步增強。

正如邁克爾·史密斯少將(退役)最近在《珍珠與憤怒》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所說,“全球力量平衡,特別是在印太地區,沒有改變,而是已經改變了。史密斯將軍接着說:“中國已經成爲亞洲的主要力量,它將不再接受美國及其盟國的遏制和經濟制裁。”

因此,澳大利亞採取鼓勵接受多極國際治理體系的政策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作爲一個盟友,澳大利亞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鼓勵和幫助美國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它不再是唯一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