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Beltran

小時候,在馬尼拉歷史悠久的比農多區(Binondo)長大的攝影記者Jason Tiu並不覺得自己與衆不同。比農多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唐人街。

雖然他出生在華裔家庭,並在菲律賓華人學校接受教育,但他一直認爲自己是一個“地道的菲律賓人”。

他在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表示:“我父母和祖父母過去的文化習俗,比如去寺廟、慶祝農曆新年、在中國餐館吃飯、在中秋節玩骰子游戲、在聖誕節發紅包,基本上都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迴響。”

Tiu是一個Tsinoy,是菲律賓華人的當地術語。據倡導菲律賓華人融入菲律賓社會的非政府組織Kaisa Para Sa Kaunlaran(菲律宾华裔青年聯合会)創始人Teresita Ang See稱,菲律賓約有120萬人被認爲是華裔,此外還有數百萬菲律賓人有一定程度的中國血統。

約93%的福建人的祖籍可追溯到中國福建省,他們的祖先在幾次浪潮中離開福建省前往菲律賓。華人在菲律賓的長期存在甚至早於西班牙300年的殖民時期,導致中國影響的痕跡進入了菲律賓的主流文化,從食物到共同習俗。

“菲律賓革命中甚至有一位中國將軍,”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Centre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教授施蘊玲(Caroline Hau)表示。

儘管華人對菲律賓歷史做出了廣泛的貢獻,但由於菲律賓對離岸博彩運營商(Pogos)的鎮壓以及南中國海持續的緊張局勢等爭議,越來越多的反華情緒助長了一股恐華潛流,現在似乎也蔓延到了當地的華人社區。

最近,班班鎮鎮長Alice Guo的神祕出身引發了媒體的一場風暴。在被發現與鎮上一家被搜查的Pogo有關聯後,她被指控爲“中國間諜”,並且難以解釋她的部分成長經歷。她的出生證明是在19歲時登記的,她無法提供有關童年和上學記錄的細節。

獨立民調公司WR Numero最近對城鄉1765名菲律賓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與其他國家的公民相比,菲律賓人對中國人的不信任程度很高,58.3%的人表示不信任中國人,13.4%的人表示非常不信任中國人。

菲律賓人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中國人的蔑視,指責他們有無視規章制度的傾向。

6月4日,在帕拉納克市的一次突襲行動中,一名菲律賓移民官員因對一名女子大喊大叫而贏得了讚譽,這名女子是37名因從事非法零售活動而被捕的中國公民之一。

“這是菲律賓,不是中國。現在你必須跟我們走,遵守我們的規定,”在這名女子質疑突襲的理由後,視頻中可以聽到這名警官喊道。

美国Reddit社交網站上的一條評論寫道:“歧視中国大陆人在道德上和客觀上都是正確的。”

中國人還是菲律賓華人?

觀察人士表示,菲律賓人擔心,公衆對涉及中國的問題的憤怒,可能會更廣泛地強化對華人的負面看法,包括那些在菲律賓生活多年的人。

他說:“雖然批評中國大陸政府的政策以及某些中國團體和個人的非法活動當然是有道理的,而且我認識的許多臺灣人自己也對這些政策和活動持批評態度,但臺灣人仍然擔心,這些問題引發的憤怒可能會產生溢出效應。”

她警告稱,目前的氣候強化了種族主義刻板印象,即華裔菲律賓人“在經濟上占主導地位,在政治上不忠誠,在文化上格格不入”,並被視爲“對菲律賓社會和政治產生腐敗影響”。

Tiu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痛苦經歷。2019年,他在帕賽的一個Pogo設施拍攝照片時,被菲律賓保安逮捕,他們沒收了他的相機,並把他拖到街對面的辦公室,他說他在那裏遭到毆打和審訊。

“他(一名警衛)用槍指着我坐的地方,試圖讓我承認我是一名印尼或香港間諜,目的是監視他們的‘優秀球員’。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他說。

警衛還搜查了他的財物,並刪除了他所有的照片。在安全機構負責人覈實了他的身份後,他最終被釋放。

Tiu說,當他開始從事攝影記者的工作時,他意識到自己因爲種族而被孤立。

“大衆把中國人和大陸人概括爲一體。特別是如果某人取得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成就,而他們的姓氏是蔡、譚或林,一些人會在網上回應說,‘他是Chekw’,”他說,Chekw是對中國人的蔑稱的。

Tiu說:“菲律賓華人認爲自己與衆不同,經常將自己與中國大陸人區分開來,尤其是在他們對祖國菲律賓的忠誠方面。”“懶惰的概括未能區分菲律賓華人和外國華人,最重要的是,將少數個人或團體的失敗和錯誤歸咎於整個社區。”

“其他”菲律賓人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歷史學教授理查德·T·朱(Richard T. Chu)說,儘管菲律賓人在菲律賓的政治和商業中佔有重要地位,但許多其他菲律賓人仍然認爲他們是一個獨特的羣體,而不是完全融入社會的成員——這種看法可能會阻礙他們的融入,儘管許多人認爲自己是菲律賓人。

分析人士和民間領袖將這種心態歸因於殖民時代政策的遺留問題。在西班牙殖民時期,中國定居者被迫生活在被稱爲“parian”的指定飛地內,並被視爲與一般菲律賓人口不同的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

在美國佔領菲律賓期間,美國的《排華法案》適用於菲律賓,除了商人和他們的兒子外,禁止中國公民入境。1975年,菲律賓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修改了國籍法,以便在菲律賓定居的華人可以申請公民身份。

華人在菲律賓定居的悠久歷史,塑造了菲律賓華人不同於大陸和其他地區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傳統。大多數菲律賓華人在家裏是說閩南語而不是普通話長大的,儘管年輕一代的英語或他加祿語通常比任何中國方言都更流利。

菲律賓華裔倡導組織Kaisa Para Sa Kaunlaran的主席雷納德·辛(Reynard Hing)說:“我們對天主教或新教傳統的遵守——對南方人來說是穆斯林傳統——表明我們對當地習俗和傳統的高度適應,正是因爲我們出生在這個社會。”

他說,儘管菲律賓華人積极參與社會,但對這個社區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

Hing說:“菲律賓的主流社會一直被教導說,中國人無論如何都是‘他者’。”

朱說,這種看法在社交媒體上很明顯。他以菲律賓華裔學生蒂芙尼·維爲例,蒂芙尼·維以歷史上最高的平均成績畢業於菲律賓迪裏曼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

“一些菲律賓人質疑她的‘菲律賓人’身份,”他說。

這種區別由於社會上持續存在的刻板印象而進一步複雜化,例如認爲Tsinoys在經濟上更成功或更富裕。

Hing說,他經常遇到這樣的評論:“他們不是真正的菲律賓人”,這是對一些文章的迴應,這些文章強調了菲律賓股市和經濟表現最好的人中華裔菲律賓商人的統治地位。

忠誠的問題

在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之際,許多菲律賓人對自己的同胞一直缺乏瞭解,這引發了人們對菲律賓忠誠的猜測。

經濟學家索利塔·蒙蘇德(Solita Monsod)在《菲律賓每日問詢報》(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的專欄中寫了一篇關於對中國和菲律賓華裔的不信任的文章,引起了人們的不滿。

“實際上,我經常觀察到,讀者們,一個菲律賓華裔永遠不會明確地說他/她首先是菲律賓人,然後纔是中國人,”她寫道。

“再加上我們的大多數億萬富翁都是華裔菲律賓人,而華裔菲律賓人在文化上似乎不願與菲律賓女性結婚,他們是這個國家最討厭的僱主之一。”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不信任因素了。”

已故菲律賓作家f·西尼爾·何塞(F. Sionil Jose)也對華裔菲律賓人的忠誠表示懷疑,聲稱他們站在中國一邊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因此,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這些華人的經濟實力被削弱,他們對菲律賓的忠誠是有疑問的。我們菲律賓華人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的沉默令人震耳欲聾,”他曾寫道。

學者Richard T. Chu認爲,這種關於美中競爭升級的討論已經使菲律賓陷入困境,應該把重點放在“挑戰任何一方的霸權企圖”上,以實現他們自己的“自私議程”。

他說:“這並不是說沒有必要批判华裔菲律賓人親中國的錯誤觀念,但討論不應該以宣佈對某個特定國家完全忠誠的零和遊戲結束,而應該以正義、真實和和平的方式結束。”

他說,菲律賓華人提高了政治知名度,積极參與救災等公民社會活動,並就公衆關心的問題發表意見。

“因此,有了所有這些菲律賓人作爲菲律賓人感到很舒服,並全心全意參與社會經濟計劃的例子,問題是,他們的菲律賓同胞什麼時候會認爲這些擁有單音節姓氏的人不是其他人?”

對於Tiu來說,迫切需要加深公衆的意識,即華裔菲律賓人不是外國人,而是菲律賓“獨特DNA”的組成部分。

“我們需要……強化華裔菲律賓人的身份,尤其是在我們的主權受到質疑和爭議的時候。”

譯自《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