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約巴林達2月24日電(記者 宋楷文)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約巴林達市的尼克松總統圖書館於2月24日隆重舉辦尼克松總統訪華50周年紀念活動。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出席活動并發表主旨演講,美國第18任交通部長和第24任勞工部長趙小蘭女士,美國前駐中國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和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張平等出席活動并致辭。 

  亨利·基辛格博士通過視頻發表了講話。 

  這是秦剛大使首次訪問美國西海岸。約300位南加州的社區人士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秦剛大使主旨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趙小蘭部長, 
  芮效儉大使, 
  考克斯先生, 
  拜倫總裁, 
  謝明先生,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今晚來到尼克松總統的家鄉、在以他命名的圖書館與大家共同紀念50年前尼克松總統對中國進行的歷史性訪問和中美《上海公報》的發表。感謝尼克松基金會的邀請,也感謝所有參與籌辦此次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我要向為中美關係建立和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尼克松總統和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表示崇高敬意,這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他們的塑像就陳列在這個圖書館里。我也要向基辛格博士、尼克松總統的家人及長期致力於支持、促進中美關係發展的中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歷史鐫刻這一周,是因為尼克松總統胸懷著 “我們為和平而來” 的宗旨,將中國之行視作人類登月一樣神聖和崇高;歷史鐫刻這一周,是因為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周恩來總理同尼克松總統跨越 “世界最遼闊海洋的握手” ,打破了20多年隔絕對抗的堅冰;歷史鐫刻這一周,是因為中美發表了《上海公報》,開啓了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歷史鐫刻這一周,是因為訪問緩和了東西方關係,增強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 “那一周改變了世界”。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地記錄下中美關係走過的足跡,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啓迪。尼克松總統50年前劃時代外交行動是其務實主義外交的巔峰之作,兩國領導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對當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非凡的戰略遠見。毛澤東主席同尼克松總統會見時說,我們要討論“哲學問題”,言下之意就是中美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正確把握兩國關係。尼克松總統也有一個憧憬,那就是“建設一個新的更好的世界”。正是如此,兩國領導人洞悉國際風雲變幻,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和社會制度差異,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人民福祉為先,結束了20多年的對立和敵意,打開了兩國關係的大門。 

  二是巨大的政治勇氣。萬事開頭難,從新中國建立到上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毛澤東主席1970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會見美國友人斯諾夫婦,向美方傳遞了積極友好的信號。次年,毛澤東主席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用“小球推動大球”。尼克松總統心領神會,頂住各方壓力,克服重重阻力,先是采取一系列“外交小步舞”,後又安排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最後他果敢地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當之無愧地成為中美關係的“破冰者”。 

  三是高超的外交智慧。周恩來總理說,“中美兩國政府之間存在巨大的分歧,但是這種分歧不應當妨礙中美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尼克松總統說,“我們必須承認美中現在和今後存在巨大分歧,但讓美中走到一起的是超越分歧的共同利益。”他的訪問正是中美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外交經典。 

  在台灣這一關鍵問題上,中美經過長時間艱苦磋商,以妥善方式予以處理,其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應當說,這是當時條件下雙方能够達成的最大公約數。沒有一個中國原則,就沒有隨後構成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就沒有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 

  女士們、先生們, 

  5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世界已今非昔比。冷戰已經結束30多年了,全球化改變了世界經濟版圖,互聯網等新科技使我們的星球成為了互聯互通的 “地球村” ,新冠肺炎疫情又讓我們認識到國際社會命運攸關、休戚與共。 

  今天,中美關係也已滄海桑田。中美建交已有43年,兩國事實上成為密不可分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雙方人員之間的交往水乳相融,中美也是國際體系中重要的利益攸關方,中美關係早已“大到不能倒”。同時,冷戰思維仍在作祟,冰層又在中美間凝結,帶來絲絲寒意。 

  中美關係又來到新的歷史關口,處在新一輪相互發現、認知和調適中,尋求新時代相處之道。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答好的世紀之問。 

我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了挑戰的時刻來到美國。據說,尼克松總統訪華前做足了“功課”,那就是在家中練習使用筷子,相比之下,我的准備工作挑戰可能更大些,行前我到北京環球影城親身體驗了一把“過山車”。我還去了《上海公報》的誕生地——上海錦江賓館,從那里,開啓了我的美國之旅。 

  來這里前,我專程去紐約拜訪了基辛格博士,聆聽這位尼克松訪華親歷者談那段歷史給今天人們的啓示。他說,尼克松總統擁有一種特質,總是對局勢有著很強的理解和判斷力,擅長從歷史的縱深制定對外政策。尼克松同中國領導人的對話主要聚焦宏觀世界秩序,而非具體問題,從而避免了讓眼前的分歧阻礙兩國關係總體改善。我凝視著這位還不到百歲的“年輕人”,默默地問自己,我們這一代人該如何繼承毛澤東、周恩來和尼克松、基辛格的外交遺產?如果說,50年前,中美走近是因為雙方都有應對共同威脅的戰略需要,共同利益讓中美超越了分歧,那麼,50年後,中美關係的基礎還存在嗎?中美共同利益在哪里?共同面臨的“敵人”又是誰? 

  我的回答是,中美間的共同利益從未有像今天這樣廣泛,它們是超過7500億美元的年貿易額及支撑的各自數百萬人口的就業,是7萬多家在華投資的美國企業,是停靠在洛杉磯港口一艘艘往來於中美間的貨船,是30多萬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是疫情前每年500多萬往來兩國之間的民衆,是兩國之間建立起的280多對友好省州和城市。這個單子可以很長。他們是把我們聯在一起無法割舍的紐帶。今天我們共同的“敵人”是事關兩國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挑戰,他們是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全球發展鴻溝、大流行病、核擴散、網絡攻擊、新興技術失控、地區熱點等等。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對此責無旁貸,要攜手抗敵。“新冷戰”不應成為這個時代的背景色,競爭、對抗不應成為中美關係的主基調。 

  中美之間有競爭不可避免,問題是怎麼競爭?我祝賀洛杉磯公羊隊獲得今年“超級碗”冠軍,但中美關係顯然不同於激烈對抗的美式橄欖球比賽,這里不應有攻方、守方,不應有“達陣”得分、“四分衛擒殺”。另一幅場景是剛剛落幕的北京冬奧會上,中美兩國運動員同場競技,他們相互勉勵、奮勇爭先、超越自我。惜敗的中國運動員向美國選手贈送紀念品,失利的美國運動員擁抱奪金的中國選手并呼喊“我為你驕傲”。此情此景,大家一定和我一樣說,這里沒有輸家,只有雙贏。正如美方在《上海公報》中所說的:“各國應該相互尊重并願進行和平競賽,讓行動作出最後判斷。”尼克松總統評價“乒乓外交”說,“乒乓比賽會有輸贏,但最大贏家是兩國人民的友誼。” 

  尼克松總統當年在游覽長城時有感而發:“希望那些竪起的牆,不管是像這樣的實體牆,還是其他意識形態的牆,都不會將世界上的人們分開,不管他們的背景和觀點有什麼不同,我們將有機會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分享”。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兩個常任理事國,如果彼此對立、敵視、隔閡,不僅做不到,而且兩國及世界都難以承受其害。 

競爭需要規則。《上海公報》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不可撼動的政治基礎,也是不可逾越的紅綫。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強意志,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誰都不能違背。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和平統一。“台獨”分裂勢力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如任其繼續沿著危險的道路走下去,必將不斷推高緊張風險。為維護和平穩定,美方應信守在台灣問題上的鄭重承諾,與中方一道反對和遏制“台獨”。 

  中美作為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不同的兩個國家,有分歧是正常的。但正如尼克松總統所說,“我們必須保留既有的差異,又不成為敵對國。”溝通對話是解決分歧的明智選擇,是建立互信的正確途徑,是減少誤判的有效方式。同時,雙方也要以理性和建設性的方式管控分歧,不能人為制造矛盾、擴大分歧,更不能讓矛盾和分歧導致中美關係失控、脫軌。 

  女士們、先生們,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就是洞穿歷史、觀照現實的行動指南。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早日回到正軌,繼續造福兩國人民,順應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女士們、先生們, 

  50年前,尼克松總統啓程訪華時,在白宮南草坪上面對歡送的人群說道,希望通過這次訪問讓世界更加安全,特別是讓在場的孩子們在和平的世界里長大。鏡頭里那些美國孩子們只有5、6歲,那時我和他們一樣大。在我年少時,經常聽一首歌叫《紅杉樹》,它歌頌尼克松總統訪華時帶去的象征中美人民友誼的紅杉樹樹苗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枝茂葉盛。我也幸運地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國改革開放、中美交往合作中成長,并且有幸出任第11任中國駐美大使。我很想知道歷史鏡頭里的那些男孩、女孩今天是否安好?我真希望有機會見到他們和他們的孩子,共話中美關係這50年及對每個人的影響,共同憧憬中美關係對我們子孫的意義。 

  最後,我提議, 

  為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 

  為基辛格博士及在座各位的健康, 

  為中美兩國子孫後代共享和平與繁榮, 

  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