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長文指新加坡主流媒體《聯合早報》立場偏向中國,“日常性地呼應北京最刺耳的假話”,《聯合早報》嚴詞反駁指有關報導“偏頗”與“不公正”。

美國主流大報《華郵》網站在當地時間7月24日刊登調查報導《北京立場的迴聲,在新加坡引起焦慮》(In Singapore, loud echoes of Beijing’s positions generate anxiety),內容指北京以海外華人作為實現地緣政治野心的工具,而在新加坡人口中佔大多數的華族,立場正日益親華,引起了關注。

《華郵》的報導以《聯合早報》作為新加坡社會立場轉向的事證。報導稱,《早報》已從反映在中美之間小心翼翼維護中立的新加坡官方立場,轉變為“日常性地呼應北京一些最刺耳的假話”,包括否認中國新疆存在人權受侵犯的事證,以及指香港和中國大陸出現的示威活動是由“外來勢力”所策動。

報導稱,《華郵》和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通過檢查2022年和2023年初《早報》刊登的逾700篇文章,得出上述結論。報導舉出的例證,包括在《早報》言論版刊文的作者中,有至少兩名中共黨員,他們的中共身份沒有被註明;《早報》對2022年底中國白紙運動的報導,以及今年2月中國監測氣球在美國被擊落的報導,都採用了北京的論述;《早報》與因涉嫌侵犯維吾爾族人權而被美國政府制裁的中國商湯科技合作等等。

報導還稱,《早報》作為國際媒體,享有能觸達中國大陸受眾的罕有機會,因此已對中國市場的廣告收入和讀者群增長形成了依賴。報導還引述了10名不具名的離職與在職記者,指《早報》管理高層不願意冒被中國政府封網的風險,把不被封網視為主要考慮。 

對於《華郵》上述報導的一系列論述,《早報》發出正式回應,指有關報導“以其既定的思維方式和自身議程,設定報導視角與方式,以此出發組織材料與論證,對《聯合早報》做了大量偏頗性評論與不公正陳述,讓人遺憾。”

《早報》力求公正平衡兼容中西方觀點

回應指《早報》力求公正平衡,兼容中西方的觀點,但保持自身立場的獨特性與獨立性。《早報》網絡版努力讓中國受眾閱讀到中國國內媒體不一定報導的國際信息與視角,同時也曾經歷過多次長期被屏蔽。

針對《華郵》提出的具體事例,《早報》總編輯吳新迪在答詢時指出,《華郵》點名的兩名中國大陸作者,過去12個月總共只刊登了七篇文章,佔《早報》刊登文章總數不到0.5%。

《華郵》報導還包含其他不准確和不實信息,如稱聯合早報網在中國每月有400萬用戶,但根據今年2月份的公開信息,《早報》海外用戶已超過640萬。針對“白紙運動”,在聯合早報網站仍可搜索到多篇實地採訪與評論,絕非只採用中國官方的論述。《華郵》從中國對外投射影響力與外來勢力影響新加坡的角度,調查《早報》的專業與中立性。《早報》的回應把《華郵》的調查報導放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做總結。

《早報》的正式回應稱,《華郵》“選擇性地忽略一些事實,刻意突出和拼湊一些信息,形塑《聯合早報》的負面形象……在當前的國際地緣政治形勢下,非友即敵的思維蔓延,讓《聯合早報》更堅定地相信,我們不應因受到任何一方的壓力而改變編輯方針。我們會繼續致力於保持客觀,不被各方力量擠壓,不捲入中美博弈之中。”